找到相关内容501篇,用时11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汉传佛教历史源流

    都是当时中国的博学才子,他们师弟之间的学问和风度,影响于南北朝的学术界至深,最为当世所仰慕。尤其是僧肇著《肇论》,融合老庄的思想,倡“般若无知论”,“涅槃无名论”等,为中国哲学思想史和文学史上开创了千古...

    南怀瑾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75145122.html
  • 中国佛教义学的形成 -- 东晋外国罗什“般若”与本土慧远“涅槃”之争(1)

    汤用彤于所著《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》第十六章中提出,其中部分观点在日本学者合著的《肇论研究》中已加以修正,但独独〈论〉中“顿、渐”的问题是否出于南朝道生时的事没有明确地提出反驳的看法,则此论伪作的问题...

    赖鹏举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23845816.html
  • 法眼文益的禅教思想

    思想。希迁的阅读范围,相当广泛,除了佛教的经典如《法华》、《华严》、《肇论》[84] 外,甚至儒、道的典籍也在参考之列,他与当时牛头禅、洪州禅(江西禅)也有深入的交往, href="#_ftn85" ...传法救迷情,一华开五叶,结果自然成”之句,学界颇疑此论为后世所伪。[83] 印顺《中国禅宗史》,页387。[84] 《肇论》为僧肇所作,其中有〈涅槃无名论〉为希迁所常引用,但现代学者认为〈涅槃无名论〉...

    蒋义斌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24045821.html
  • 僧睿思想研究(2)

    自色;未领色之非色也”(《肇论》。〈不真空论 〉,《大正藏》卷四五,页152上。并请参阅拙著 《僧肇思想研究》(文史哲出版社),页...

    刘贵杰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33445922.html
  • 从“以禅喻诗”论严羽的妙悟说

    在严羽提出“妙悟说”之前,历史上早已有人论及“妙 悟”,如追溯最早论妙悟的人,当是后秦高僧僧肇(西元三 八四~四一四),他在《肇论》卷六中说: ...

    王熙元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35445962.html
  • 禪宗典籍550種提要(1)

    【弁言】  【肇论】  【传法正宗论】  【了堂惟一禅师语录】  【永济融掸师语录】   【宝藏论】  【传法正宗定祖图】  【缁门警训】  【伏师祗园禅师语录】   【善慧大士语录】  【虎丘绍隆禅师语录】  【禅林类聚】  【季总彻禅师语录】   【心王铭】  【自得禅师语录】  【续传灯录】  【二隐谧禅师语录】   【无心论】  【松源崇岳禅师语录】  【增集续传灯录】  【芝严秀掸师...

    吴言生辑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05446669.html
  • 任继愈《中国佛教史》(5)

    加上《大智度论》,亦称“四论”。这些本是大乘中观学派的基本著作,在南北朝的流行,则是魏晋以来般若学的变态和延续。陈隋之际的吉藏,更以三论命宗。最早研习“三论”的,是僧叡、僧肇、昙影等;《肇论》被推为三...

    任继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32947044.html
  • 中国佛教的译场组织与沙门的外学修养

    著之中,如释僧肇(384~414)的名著《肇论》,内中便引述了《论语》、《老子》和《庄子》中的话。[41] 然则其他僧侣所撰佛经注疏,亦难免有此现象。可惜仕邦向来不  页125  治有关思想的题目,亦...肇论》中的篇章。  [42] “五不翻”之说见于南宋释法云(1088~1158)编集的《翻译名义集》(《大正藏》册54)卷1〈十种通称〉的“婆伽婆”条(页1057下)。参拙作〈中国佛教译经...

    曹仕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50047261.html
  • 关河的禅法--中国大乘禅法的肇始

    禅僧僧斌等运用不迁观所展现的“如来功流万世而长存”以观石窟主尊的过去七佛(注23)。 应用的第二个例子是明憨山大师因阅此论而开悟。此过程憨山在其《肇论略注》(注24)中注“梵志出家,白首而归”...的 窟寺碑>文中有僧肇相关的文句“不迁之训”与“ 昏明”、“幽显”等。参加拙撰 北石窟寺的造像>,未刊稿。注24 明憨山《肇论略注》,佛教出版社,台北,1983版,页...

    赖鹏举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51047283.html
  • 清谈与佛教——以论辩之风为中心,探清谈与佛教之契接

    “抗辩”,承机“挫锐”,挹其“锋辩”得 知僧肇与名流宿彦争辩之激烈,论难之锋厉。僧肇师承罗什 ,阐扬般若性空之学。著有肇论一书,于其中不真空论一文 ,曾批判...

    刘贵杰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51847302.html